新疆有哪些现存的古老传统手工艺?
这点上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明录上可以看出来,新疆一共录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20多项,包括了传统文化书籍、传统歌舞、传统节日和传统手工艺,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对传统手工艺的记录,包括织染、陶艺、制纸和制靴等等。虽然有好些工艺内地也有,也可能工艺水平更高更好,但是新疆作为维吾尔自治区,以维吾尔族为主的传统工艺还是有自己的特点和传承。
以下几类均被列入2006年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一、维吾尔族花毡、印花布织染技艺:颜色艳丽,极具新疆特色的手工艺品,。一些高级场所的装饰等,也会用到这种手工花毡,维吾尔族花毡又分补花毡、印花毡、绣花毡、擀花毡四种,深受新疆各少数民族的喜欢。广泛用于头巾服饰、挂毯及其他生活用品的装饰。
二、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:2000多年的历史,早期包括维吾尔等各少数民族生活使用的大到水缸、小到碗碟等,都用的土陶工艺烧制,到上世纪70年代后,才逐渐被现代机制工艺取代。现存工艺只在喀什及吐鲁番还有少量存留。
三、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:主要集中在新疆东部和南部的维吾尔族聚集区,一般都是子承父业,代代相传。有记载从唐朝就已经开始有了这种工艺,显示了维族人的聪明智慧。
四、维吾尔族乔鲁克靴制作工艺:3200多年的历史,乔鲁克属突厥语,意思就是使用皮子制作的靴子。
虽然好些传统手工艺用到的越来越少,越来越多的被机制工艺取代,但是这些属于传统文化的符号不能丢。
【点击右上角,新疆人都在关注的头条号】
察纳
说到“察纳”,可能有的新疆人都不一定知道,但只要你去过阿勒泰,见过哈萨克族人在雪上的风驰电掣,就一定知道它就是哈萨克族最古老的滑雪板
阿勒泰是滑雪胜地,人人都爱滑雪,“察纳”就是最好的见证!
察纳”,一般用马皮包裹松木制成,最好的原料是白松,现在白松少了,才改用桦木或白杨木,用白松制成的 “毛滑雪板”,轻便、结实、不变形!
斯兰别克·沙和什是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哈萨克族马皮滑雪板制作传承人。
现在,“察纳”多在大型滑雪表演上出现,想看的一定不能错过阿勒泰冬游季!
原木加工
绑上皮毛
羊毛毡
羊毛毡是有着千年传统的塔吉克族手工
帕米尔高原,是一个让人想象驰骋激情飞越的世界,生活在世界屋脊上的塔吉克族人是我国三个欧罗巴民族之一。
因为羊毛毡制作工艺复杂,一户人家制羊毛毡,邻居也会来帮忙
一块毡子制作,要经过打散羊毛、铺平、洒水、席卷、脚踩、手擀等程序才能完成。成品上会有色彩艳丽的图案,美观、保暖、耐用!
敲打蓬松
铺羊毛
浇水服帖,再来一层
卷起来
压制
擀毡
浑然天成的成品
为传承24节气文化提供一条具体可行的措施?
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、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,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、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,是我们的精神家园。
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增强我们的文化认同,树立文化自信,提高文化自觉;也有利于我们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,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,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;②二十四节气在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家有着深刻影响,其申遗成功可以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,进一步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。
“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;秋处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”这首诗里的每个字、每个词都有来历,都指向一种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——“二十四节气”。
自于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,2016年,“二十四节气—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”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
11月初,我省制定印发了《积极推进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弘扬传播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让二十四节气“活”起来。这无疑是我们贯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“两创”方针、讲好中国故事的积极实践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食非遗_游非遗_寻非遗,本文标题:《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的动力_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的动力因素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